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牛七1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木香5克,薏米20克,党参5克,泽泻15克,苍术5克,猪苓15克,车前子15克,黄柏5克,柴胡10克,木瓜20克。本方具有 疏肝理气,健脾清热利湿,强筋骨的功效。
这个方子中;茯苓,白术,当归甘草,为四君子汤,属于补气健脾药。薏苡仁健脾除湿,太子参补气,陈皮顺气化痰、六神曲消食。侧伯叶 凉血 黄芩清热燥湿、川芎活血化瘀、赤芍凉血。女贞子、旱莲草为二至丸,是补肾阴的。
g。右边第四个苍术5g。右边第五个是车前子,15g。其他的就实在是看不出来了。太潦草了。至于治什么的,没能看全,不能确定。建议你去找开这个药方的中医,向他咨询清楚用的哪些药用来治什么来得准确些。
下午好!从你介绍的上述十三味中药来看,多是由温阳益肾、活血化瘀的药物组成的处方。本方具有温肾强腰、活血止痛之功效。
藿香、白头翁、木香、 甘草、吴茱萸、黄连、白术、桔梗、肉桂、大枣、姜片、竹茹、车前子,半夏,基本全了,剩下2个看不出来。
1、黄芩的形状及味感分别为如下: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
2、【黄芩原药材】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
3、形状不一样 黄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
黄芩: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中药黄芩图片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去除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晒干。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的一种植物,属于半野生半家种品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是一种草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芩的正确读音是“huáng qín”,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基本描述 黄芩是菊科植物黄芩的根和根茎,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产于中国江苏、安徽、湖南、四川等地。
属于半野生半家种品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1、其茎直立,高度可达3?6米,叶长60?80厘米,叶子可达30?50片、大而坚硬、带有尖刺、深绿色至蓝绿色,无侧枝。特性:可用于医学上。世界各国的许多药典中记录的芦荟都是开普芦荟。它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
2、横切片或纵切片:选取药材适当部位,软化后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包埋后切片。
3、苦楝树(Melia azedarach):又称Chinaberry,楝科植物中的著名品种,又称苦苓、金铃子、栴檀、森树等。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