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再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或者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均不予支持。
新《民法典》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普通诉讼时效是三年时间,最长权利保护期间是二十年时间。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权利人知道或者说是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特殊时效期限根据不同情形可缩短或延长。例如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的消费纠纷,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特殊诉讼时效又分为短期诉讼时效(1年)和长期诉讼时效(4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抗辩是:(1)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起诉权并不丧失)。如果义务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权利人的诉讼请求(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提起诉讼时效抗辩,通俗地讲,意思是原告诉讼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应当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判决原告败诉。诉讼时效,是法律保护的有效时段。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起诉,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1、且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2、法律主观:诉讼时效抗辩什么时候提出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该证据必须是新的证据,二是该证据能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
3、法律分析:应当在一审时提出,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4、法律主观:诉讼时效可以在二审的时候提出。但是需要符合下列情形: 如果在一审的时候已经利用诉讼时效进行抗辩的,那么在二审的时候仍然可以利用诉讼时效进行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