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漏芦,其名称由来李时珍解释为:“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卢。
别名:狼头花、野兰、鬼油麻、和尚头、独花山牛蒡、华州漏芦、禹州漏芦、琉璃玉蓟。归经: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
鬼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处方别名:鬼箭羽、卫矛、鬼箭、衞矛、六月凌、四面戟、四面锋、神箭、篦风、鬼见愁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处方别名:六曲、六神曲、神曲、陈曲、六丁曲、百草曲、麦曲、神?D、炒神曲、焦神曲 建曲:为麦粉、麸皮和多种药物混合发酵成的曲剂。处方别名:建曲、建神曲、范志曲、泉州神曲 半夏曲:为半夏加面粉、姜汁制成的曲剂。
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
又叫 路路通 还有别名:枫实、枫木上球、枫香果、枫果、狼目、枫球子、狼眼、枫树球、九空子、枫香、摄摄、枫木、枫树、香枫、枫宸、枫仔树、三角枫、三角尖、鸡枫树、鸡爪枫、大叶枫...。
1、漏芦的功效与主治 漏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的功效[2]:漏芦治乳痈,乳汁不通,流行性腮腺炎,疖肿,淋巴结结核[2]。漏芦治风湿性关节炎,热毒血痢,尿血,血痔[2]。
2、功能主治 鼠瘘及瘰疬。4 漏芦膏的用法用量 先去疮上痂,以盐汤洗,新绵拭疮令燥,然后敷膏。若无痂,尤须汤洗,日2次。若著膏,当以帛覆。5 注意 忌风冷。
3、更多用到中药芦花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芦花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漏芦 参。八月采花,阴干用。所说与秦州、海州所图漏芦花、叶及根颇相近,然彼人但名漏芦,不曰飞廉也。
4、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软坚散结,疏肝解郁化痰。主气滞痰凝结。4 加减漏芦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5、拼音名 Zhuī Gǔ Fēnɡ 3 追骨风的别名 八里花、八里麻 4 来源 为菊科植物蓝刺头的花序。5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漏芦条。
6、处方 蒺藜子(炒)半斤,茺蔚子半斤,羊桃(锉)半斤,蒴藋根苗(切)半斤,漏芦(去芦头)半斤,苦参(锉)半斤,盐4两。3 制法 上为粗末。4 功能主治 风毒瘙痒瘾疹,渐成(疒咅)(疒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