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总兵官阶正二品,为绿营兵正,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轶。
按清朝的绿营军制,一省绿营兵马由提督负责节制,下设镇、协,营、汛,而一镇之更高军事长官,即为总兵,官阶为正二品。
清代总兵官阶正二品,为绿营兵正,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轶。
总兵是武职,不加衔的实职总兵为正二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师副军级,大校到少将的样子,加提督衔的总兵则为从一品,换算过来妥妥的正军级,少将或中将。
总兵辖地大致是一省中的一个地区,所以清朝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或者是师长的级别。清末练新军,定军衔时,新军一镇的统制(师长)的品秩就是比照总兵的。
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轶。
清朝的总兵相当于 *** 的军长,军衔大致相当于国军的二级上将或者中将,由兵团司令管带。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清朝时期的总兵不是相当于现在元帅。新中国的元帅一词用以表示更高军衔。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1、都统是清朝时全国各地“驻防八旗”的更高长官,满语为固山额真。主管八旗军队,镇守军事要地,兼管驻防地区的民政事务。在有驻防将军之处,一般设有副都统为正二品官职,满语为梅勒章京。提督统辖一至两省陆路或水路官兵。
2、都统是清朝时全国各地“驻防八旗”的更高长官,主管八旗军队,镇守军事要地,兼管驻防地区的民政事务。在有驻防将军之处,一般为从一品官。提督 提督统辖一至两省陆路或水路官兵。
3、从一品官:将军都统总督提督正二品官:副都统巡抚 总兵从二品官:布政使副将正三品官:城守尉按察使参将 级别上:提督_总督_巡抚_提督。
4、总兵是提督的部署,在明朝时期是常设单位,清朝入关后沿用,但是实力无法与明朝时期总兵相比。
5、首先,清朝的管制,大体上是承袭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这里所提到的这个六个官职,基本都属于是地方官职。其中,总督、巡抚属于是文职类官职,将军、都统、提督和总兵属于武职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