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外周血中平均每个血小板体积正常范围是7到11 fL,超过11 fL就是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在临床上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往往说明骨髓中有体积较大的,尚未完全成熟的血小板,也就是幼稚的血小板。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是指血小板的平均个头偏大。血小板是一个正常的血细胞,但是血小板理论上不是一个一个造出来的。
在临床上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往往说明骨髓中有体积较大的,尚未完全成熟的血小板,也就是幼稚的血小板。这种情况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表明血小板的破坏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或表明造血功能恢复,只要血小板计数正常就没有问题。
1、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表明血小板的破坏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或表明造血功能恢复,只要血小板计数正常就没有问题。
2、平均血小板体积2fL——稍偏低,但也属基本正常,一般正常值为7~13fL 。只要血小板计数正常,单纯血小板平均体积的轻微偏低,一般无病理意义。
3、您好!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正常值为7~13fL。指导意见:血小板是人体内止血的重要物质,血小板体积偏高,就是血小板比较大。
1、这两者一般在血象检查中意义不大,只要是血小板没有过高的情况就不用担心,定期检查就可以。
2、增高: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降低.可以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巨核系细胞白血病(m7型),骨髓纤维化,慢粒,mds等疾病。你可以百度青春健康论坛里面有化验单正常值及相关知识。
3、mpv平均血小板体积和p-lcr大血小板比率偏高都表示血小板偏大。
4、数值正常没有症状,-般没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了凝血,所以较高的值会增加血 栓形成的可能性。数量上有明显的异常。根据你的检测结果,血小板数量正常,血小.板平均数量偏高指数没有什么问题,不用担心。
5、没有什么问题。淋巴细胞比率48,稍微偏高,考虑病毒感染(感冒)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必太担心,过几天复查。血小块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偏高 ——如果其它结果正常,这个是没有什么临床意义的。
1、血小板增多,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微的乏力疲劳,如果血小板低度更多的话,部分心血管就会粘附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会出现头疼,视力模糊,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2、血小板增高的主要危害是容易形成血栓,我们知道脑中风、心肌梗塞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机体有了血栓。在这种情况下,血小板越高,出现血栓的风险就越高,从而引起中风、心肌梗塞这些疾病的概率也会增高。
3、如果血小板明显增高,达到一定数值以后,我们要做进一步检查,明显增高以后引起血液黏度增高,然后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容易引起并发症,像心肌梗塞、脑梗死,这些会危及生命。
4、症状较轻时,会有头昏、乏力的现象;严重的血小板积压偏高会伴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出血会反复的发作,主要为胃肠道出血;有发生血栓的危险性,不过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
5、血小板高的危害主要为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当血小板明显增高,但是小于1000乘10的九次方每升时,此时由于血小板计数增多,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头昏沉感,严重时甚至可以出现血栓事件,如急性心梗、急性脑梗。
1、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表明血小板的破坏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或表明造血功能恢复,只要血小板计数正常就没有问题。
2、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是指血小板的平均个头偏大。血小板是一个正常的血细胞,但是血小板理论上不是一个一个造出来的。
3、在临床上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往往说明骨髓中有体积较大的,尚未完全成熟的血小板,也就是幼稚的血小板。这种情况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4、血小板体积偏高,也说明大型血小板比率偏高,血小板是由一种叫做产血小板型聚合细胞形成,具体形成机制不是很详细。
5、首先,平均血小板体积是一项临床检测指标,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其次,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参考值:9--13 fl。
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略高 如果整体白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说明问题不大,可能是有轻微的感染病灶,适量的抗炎可恢复正常。血小板要配合血红蛋白的整体数量和血小板的数量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