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系统移植而言,Linux系统实际上由两个比较独立的部分组成,即内核部分和系统部分。通常启动一个Linux系统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不隶属于任何操作系统的加载程序将Linux部分内核调入内存,并将控制权交给内存中Linux内核的第一行代码。
如果是JAVA之类的代码,可能移植难度要低些。移植程序是个苦活,与其没完没了的调试,还不如按照原来的设计思路和功能重新写代码呢。
这个很不容易,不是直接重新编译就行。许多的代码也都必须重新编写。奉劝您别花那麽多的时间。
安卓系统的ls,cd,ps,等等这类的命令是在/system/bin目录下,而Linux是在/bin目录下,当然还有一些在/etc/bin目录下 安装软件的方式也有不同,Android是统一放在/data/data/目录下,其他目录是没有修改权限的,有root除外。
1、可将Linux系统移植过程大致需要分成6个步骤:1) 准备工作,包括下载源码、建立交叉编译环境等。交叉开发是指在开发主机上安装开发工具,编辑、编译目标板的引导程序、内核和文件系统,使其能在目标板上运行。
2、在移植linux38过程中,遇见了很多的问题,通过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和在图书馆不停的查阅资料,终于成功了。下面将移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放方法与大家共享一下。
3、准备工作 a) 首先,你要有一台PC(这不废话么^_^),装好了Linux。b) 安装好GCC(这个指的是host gcc,用于编译生成运行于pc机程序的)、make、ncurses等工具。c) 下载一份纯净的Linux内核源码包,并解压好。
1、配置文件系统:在ARM Cortex-A9上运行Linux操作系统需要一个文件系统。您可以使用BusyBox等工具来创建一个最小的文件系统。将文件系统复制到ARM Cortex-A9的启动设备中。
2、。修改内核源码根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arm-linux- 2。修改arch/arm/plat-s3c24xx/common-smdk.c文件,修改Nand Flash的分区信息和Nand Flash的硬件信息。
3、说明:以后移植过程中的配置、编译,都是按这个步骤进行,但是只需要保存一次配置文件,以后就不需要再保存配置文件了,配置完后可以直接退出。
可将Linux系统移植过程大致需要分成6个步骤:1) 准备工作,包括下载源码、建立交叉编译环境等。交叉开发是指在开发主机上安装开发工具,编辑、编译目标板的引导程序、内核和文件系统,使其能在目标板上运行。
)在嵌入的目标机装上交叉编译工具。2)Bootloader是依赖于开发板硬件而实现编写的。3)根据客户需求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和裁剪冗余。4)根据客户需要和系统运行的需要来编写设备驱动程序和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
如串口和网络接口;建立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公开源码的bootloader,依据自己详细芯片进行移植改动;移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做的是嵌入式应用。
移植步骤: Bootloader的移植;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根文件系统的创建; 电路板上外设Linux驱动程序的编写。
ARM硬件接口开发;:底层 嵌入式底层一般会涉及到,如何把你写的程序移植到开发板上运行,那么就会接触到系统移植、内核驱动开发等等,这是嵌入式工程师*境界。
1、对于系统移植而言,Linux系统实际上由两个比较独立的部分组成,即内核部分和系统部分。通常启动一个Linux系统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不隶属于任何操作系统的加载程序将Linux部分内核调入内存,并将控制权交给内存中Linux内核的第一行代码。
2、Linux是基于GNU的C编译器,作为GNU工具链的一部分,与gdb源调试器一起工作的。它提供了开发嵌入式Linux系统的所有软件工具。在选择硬件时,常由于缺乏完整或精确的信息而使硬件选择成为复杂且困难的工作。
3、移植是根据目标板的特征对Uboot或vivi等bootloader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使之能够在目标板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初始化一些必要的外围设备。
4、一个典型的嵌入式Linux系统按照存储空间的划分通常包括引导区,内核区与文件系统区,引导区存放BootLoader与系统参数,内核区存放特定嵌入式平台的定制Linux内核。
5、Linux内核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具有很多最基本功能,如虚拟内存、多任务、共享库、需求加载、可执行程序和TCP/IP网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