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赏析:这是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
1、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2、论语中有句“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零也”,与此句相类,这句话意为只有在彻骨的严寒中坚持下去,锻炼坚忍的内心,才能像松柏一样有坚毅的品质。
3、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微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感遇十二首(其三)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4、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1、自有岁寒心的上一句: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的上一句:岂伊地气暖。诗词名称:《感遇·江南有丹橘》。本名:张九龄。字号:字子寿号博物。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2、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3、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解】:岂伊:岂唯。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