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在决定出版季羡林的日记时,看到这些边角料,有点刺眼,觉得有损大师的身份,便向季羡林建议,做适当删减。季羡林没有同意,他说,“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一句话也没有删。
1、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2、多情圣手画仙——张大千 他是中国的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画家,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当过和尚,却又风流多情。除了三妻四妾,他常常狎妓为乐,快意生平。他就是一点画师张大千。
3、季羡林先生清华园日记节选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4、张大千,乳名小八,名正权,又名权。1919年完成学业,由日本返沪。秋,拜上海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曾熙为其取艺名爰,字季爰。
5、季羡林介绍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6、记得很早的时候,在好友圈里看到过他写的日记,在网络上盛传,有点吃惊,我还特意去求证了一下,去湖北省图书馆找了一本很厚的《季羡林文集》来看,有一本《清华园日记》。
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活了98岁。国际*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2、如果不去看季羡林的日记,你一定会认为他的日记应该是这样写的: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3、说到故去季羡林大师,我们对其固有的印象是: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等等,但少有人知道的,他曾经也是一位真性情、有热血、叛逆、接地气的鲜活小年轻,如果你读过他的《清华园日记》就会知道。
4、季先生指的是季羡林,胡先生指的是胡适。日记里记载的是他们20多岁在大学里的日子,他们的日记简短而小,后来的季先生提起当年的日记,真实烂漫,不做作,难能可贵。
5、季羡林介绍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记得很早的时候,在好友圈里看到过他写的日记,在网络上盛传,有点吃惊,我还特意去求证了一下,去湖北省图书馆找了一本很厚的《季羡林文集》来看,有一本《清华园日记》。
这书呢,如果购买实体书,我觉得亏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它只是一本日记,日记是什么?日记是一个人自己的记录,记一点事情,记一点想法,它不是经过苦心积虑的创作而成的,也就是说,它的文学价值实在是不高。
其他的时间大半都用在睡觉,看杂书。1932 年 9 月 11 日:我冒雨到图书馆看报,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9 月 21 日:我以为老叶(季羡林的老师)不上班,他却去了,我没去,不知放了些什么屁。
季先生指的是季羡林,胡先生指的是胡适。日记里记载的是他们20多岁在大学里的日子,他们的日记简短而小,后来的季先生提起当年的日记,真实烂漫,不做作,难能可贵。
事实上,这段话是季羡林先生1934年3月31日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一段日记。看完后,咱们都可以长舒一口气:“嗯,季老年轻时跟我们一样,也会抱怨整天考试。
季先生和胡先生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当然不可能无限的打牌或是看大腿下去。
链接:提取码:ENPB 书名:清华园日记 豆瓣评分:2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3 页数: 259 内容简介:此为“季羡林散文新编”十种之一。
以前我对季羡林老先生的印象停留在“学者”、“知识分子”等之类的自带光环的称号。
1、出自季羡林《清华园日记》。原文如下:五月三十日今天早晨上了一堂现代戏剧。过午仍然是打Handball。天气忽然冷起来。晚上遛圈回来在王红豆屋大打其牌。一直到十点才回屋,你猜回屋干吗?大睡其觉。
2、我以为老叶(季羡林的老师)不上班,他却去了,我没去,不知放了些什么屁。9 月 23 日: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12 月 21 日: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
3、日记是一个人自己的记录,记一点事情,记一点想法,它不是经过苦心积虑的创作而成的,也就是说,它的文学价值实在是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