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荆州花鼓戏,旧称“花鼓子”,曾称沔阳花鼓戏,天沔花鼓戏,亦称“中路花鼓”。
1、年6月14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2011年6月10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 2014年7月16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8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
2、湖北地方小戏比较出名的有荆州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3、年和2011年,经潜江市和仙桃市申报,荆州花鼓戏经国务院批准两次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年5月20日,汉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30。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5、其称谓也三易其名,即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名为“荆州花鼓戏”,2005年省文化厅又将其改称为“湖北花鼓戏”。2006年5月20日,花鼓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荆州花鼓戏。2006年,荆州花鼓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经仙桃市申报,荆州花鼓戏(IV-112)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松滋滚灯舞 松滋自古就有正月十五玩“花灯”、“滚灯”的习俗,邻里乡亲以此方式相互拜新年、送吉祥、增进友谊、生产互助,有一定的民俗价值。
2、荆州民俗风情 P荆州花鼓戏 /P P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它发源于荆楚大地,是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乡土戏曲。
3、讨喜:新郎与新娘家人见面问好后,应该把捧花送给待嫁的新娘,这是伴娘应刻意阻扰,在新郎哀求后以999元红包礼成交,寓意两位新人长长久久。
4、初一换上新衣新鞋、正月里整整一个月都不能剪头发。开门炮、出行、拜年、拜年酒、贴春联、贴年画、玩龙灯、舞龙灯。春节期间一直到元宵节,就是您请我,我请你,吃“春饭”的时节。
5、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6、在荆州春天的节俗主要有:大年拜贺、闹元宵、龙抬头、社日、寒食、清明、立春、花朝、踏青等。荆州民间是最看重过年的,其习俗也多。民谚云:“过年为大”,“有三十过年,无三十也过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