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筹建海军 清政府先后耗费巨资建立了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与福建海军四大近现代*的海军。
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80年代中期,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后期,在“求富”口号下,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影响 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内容:在洋务运动前期,十七世纪60到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立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在后期,70年代到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
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2。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内忧外患问题亟待解决。3。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目标,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
1、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2、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中先后成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等军事工业。
3、洋务运动的内容主要是自强和求富。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4、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80年代中期,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后期,在“求富”口号下,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5、筹划海防:建立北洋舰队(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南洋舰队(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舰队基地在上海和南京)、福建舰队。
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80年代中期,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后期,在“求富”口号下,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学堂;1870年崇厚在天津开办的天津机器局。
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评价: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中先后成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等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80年代中期,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后期,在“求富”口号下,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的内容主要是自强和求富。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仿制造枪)、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仿制造炮)、左宗棠福州船政局(仿制造军舰)。
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例如汉阳铁厂。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