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剧 中国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国传统戏曲。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1、晋剧传统剧目丰富,经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乾坤带》、《沙陀国》、《战宛城》、《白水滩》、《金水桥》、《火焰驹》、《梵王宫》、《双锁山》等。
2、晋剧传统剧目丰富,经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有名的晋剧剧目包括《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等。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
3、《斩黄袍》中高怀德上场,《回荆州》中赵云上场,《长坂坡》中张飞斥责赵云之后,都是用这种鼓点来衬托人物烦躁和焦急情绪。
4、在晋剧文化中,常见的有《六月雪》、《凤仪亭》、《金沙滩》、《上天台》、《白蛇传》、《铁弓缘》、《百子图》、《法门寺》、《双官谐》、《万佛衣》、《金钱豹》等剧目,但最有代表性的戏如下。
5、《富贵图》、《空城计》、《钟馗嫁妹》、《杨八姐游春》、《教子》、《大脚皇后》、《五女拜寿》、《十五贯》、《狸猫换太子》、《卧虎令》、《下河东》、《小宴》等。
6、著名的晋剧曲目有 《打金枝》:讲述大唐升平公主风风光光地嫁给了汾阳王世子郭暧,新婚燕尔,小两口浓情蜜意十分恩爱。《辕门斩子》:又名《大辕门》《白虎帐》《男斩子》,豫剧传统剧目。
晋剧 中国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国传统戏曲。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享有同蒲剧、晋剧同等历史的文化资格,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
晋剧 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分,晋剧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
山西有1晋剧,2运城临汾蒲州梆子,3忻州北路梆子,4长治晋城上党梆子,5大同雁北耍孩儿,6大同灵丘罗罗腔,7秧歌戏(朔州。襄垣。武乡。壶关。
分类有: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