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信麦998众信麦998是一种优质的小麦品种,它是一个适种范围广,抗倒能力强,抗寒抗旱性好,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的小麦新品种,在我国南北小麦主产区均可种植。
山农28 山农28是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40天。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株高81厘米,株型稍松散,茎杆细、弹性较好。
济麦38是半冬性小麦品种,稳产高产,该品种主要优点是具矮秆大穗、抗病、抗寒、抗病能力强、分蘖成穗率等抗逆特征。缺点是冬前容易出现旺长,分蘖力中等。建议播期在10月5日至10月15日之间。
洛麦26:为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平均亩产458千克。科农1006:半冬性中熟品种,2009-2010年在冀中南水地组区域平均亩产474千克。
NO郑麦618郑麦618是由河南省选育的,这种小麦的株型松紧适中,抗倒性比较好,属于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平均每亩地可以产800公斤以上的小麦。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有中研麦1号、豫教5号、中育112豫农94天民19天益科麦5号、德研16号、漯麦9号、百农207等。超高产小麦的特点:丰产潜力大在于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依靠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协调提高。
1、河南最超高产小麦品种有郑麦61丰德存麦20号、存麦1郑麦13中新7众麦1号、新麦2豫农949等。郑麦618是半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9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早。
2、河南十大高产小麦品种分别是:泛麦8号小麦种子、郑麦366小麦种子、豫麦49-198小麦种子、周麦16小麦种子、百农矮抗58小麦种子、众麦1号小麦种子、中新78小麦种子、平安8号小麦种子、新麦26小麦种子、许科1号小麦种子。
3、百农207。该品种是目前河南种植面积更大,种植范围最广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好,抗倒抗病性好,2022年更高亩产8653公斤。郑麦136。该品种是一个优质高产中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是由安徽谷神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经测产验收,更高亩产860.6公斤,创造了安徽小麦单产新纪录。
十大名牌小麦种子有铜麦6号、登海20马兰一号、菏麦2临麦9号、烟农121烟农99院丰36谷神麦1众信麦998。铜麦6号 平均亩产706公斤,创造了陕西省百亩高产攻关田更高纪录。
NO谷神麦19号谷神麦19号小麦品种是由安徽谷神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南片区审定。
高产小麦品种推荐如下:小麦种子哪个品种好?郑麦005郑麦055属于弱春性中熟小麦品种,2004年经过审定。是河南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推出的产品。郑麦005表现性状好,稳定性高,适应性广。
河北小麦种子常见品种有衡439邢麦6号、石麦18号、河农604邯麦17等,这几个品种是较为有名的,有着高产稳产、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特点。衡4399衡4399是属于半冬性中熟的高产品种,其生长周期为239天左右。
1、山农28 山农28是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40天。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株高81厘米,株型稍松散,茎杆细、弹性较好。
2、小麦高产要因地制宜,黄淮冬麦区,陕西关中灌区山东等中高肥力地块可以种矮抗9矮抗58。高中水肥地块种周麦22。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适合中徐麦33。
3、济麦22济麦22是一种中晚熟的品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研发而来,小麦的抗病性和结果实能力较好,能够适应倒春寒的气候,适合在山东、河北以及河南种植。
4、济麦22:其实这是一个小麦系列,不仅仅只有济麦22,还有济麦23。这个品种的小麦它抗倒伏的能力不是特别好,适合在高肥水的地区种植。亩产可以超过700公斤,而济麦23有抗倒伏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优化了上一代。
河南最超高产小麦品种有豫农90郑麦61郑麦13丰德周麦2存麦11号等。
百农207。该品种是目前河南种植面积更大,种植范围最广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好,抗倒抗病性好,2022年更高亩产8653公斤。郑麦136。该品种是一个优质高产中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
河南排名之一的小麦品种为郑麦379。郑麦379平均亩产505至582公斤。小麦种植技术:该作物在酸和微碱性土壤上都能较好地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至5。
NO郑麦618郑麦618是由河南省选育的,这种小麦的株型松紧适中,抗倒性比较好,属于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平均每亩地可以产800公斤以上的小麦。
河南十大高产小麦品种分别是:泛麦8号小麦种子、郑麦366小麦种子、豫麦49-198小麦种子、周麦16小麦种子、百农矮抗58小麦种子、众麦1号小麦种子、中新78小麦种子、平安8号小麦种子、新麦26小麦种子、许科1号小麦种子。
之一名:郑麦8号。这是河南省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全国使用面积和产量排名前列。郑麦8号有着较强的抗逆性和稳产性,种植面积广泛,尤其在中南地区的江淮农业区广泛种植,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名:新荔枝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