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首勤俭民俗 湖北荆州石首人向来以勤劳节俭为荣, 素以“早起三日当一工”、“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正三年,反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传统节俭谚语。
荆河戏:荆河戏为湖北省之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以本地弹腔吸收昆腔和高腔的优点融合而成。荆河戏因流传于长江荆河段而得名,历史上曾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台戏等名称,1954年正式定名为荆河戏。
沙市本地非遗项目的名字有汉剧、荆州鱼糕、汉绣、淡水贝雕、五虾闹鲇、磨鹰风筝等。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沙市万寿园、荆州章华寺、荆州万寿宝塔、沙市港等。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花鼓子”,曾称天沔花鼓戏,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
1、历史沿革据现存资料考证,松滋说鼓子原名“说古书”,由元、明朝的“词话”演变而来,并逐步形成一种汉族民间说唱形式。清同治年间(1862年前后)开始在松滋境内的大岩咀、西斋、街河市、纸厂河一带流行。
2、【松滋说鼓子】民间曲艺,又名说鼓。清同治年间开始在荆州松滋西斋、街河市、杨林市一带流行。说鼓艺人沿门说唱谋生。
3、说鼓子又称荆州说鼓,是一种湖北省的汉族曲艺曲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击鼓说书,用唢呐伴奏的汉族民间曲艺形式。流行于松滋、公安、石首、监利等地。老辈艺人认为“说鼓子”是由元、明“词话” 衍变而来。
4、说鼓子湖北曲种,又名“荆州说鼓”。流行于湖北荆州地区的石首、松滋、公安、监利等县,与石首邻近的湖南几个县也有流传。传说鼓子源于戏曲音乐,形成于清同治年间。
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的习俗是从中原传下来的。这一天,潮汕人家普遍吃粽子、栀粽,有的地方还吃凉粉粽,潮州凤凰山则习惯吃“枕头粽”。
【篇一】小学生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500字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
【篇一】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爱广西,爱广西的山、广西的水。 广西有许多处山水城市,有桂林、阳朔、北海、贺州……最能代表这个特点的便是全国闻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篇一】小学家乡的风俗400字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我的家乡溧阳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