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明遗民。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清以来的画坛巨擘。他本是明代皇室后裔,20岁时便弃家避祸山中,23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中年时曾因为躲避清 *** 征召而佯狂装疯。
朱耷为明末清初之时著名画家,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江西南昌人。朱耷原为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明朝亡国之后,他选择了削发为僧,与自己的弟弟和母亲隐居生活。后来他又改信道教,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居住。
1、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2、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3、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不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
4、清代八大山人是指清朝时期著名的八位文化人物,他们都是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领域的大师,被后人誉为“八大山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郑燮、黄宾虹、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溥心畲、陈半丁、潘天寿。
5、“八大山人”指的是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
1、清代八大山人是指清朝时期著名的八位文化人物,他们都是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领域的大师,被后人誉为“八大山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郑燮、黄宾虹、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溥心畲、陈半丁、潘天寿。
2、四僧: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皆为僧侣,故名四僧八大山人:朱耷,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约1626年—约1705年)。
3、八大山人(约1626年—1705年)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等。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为南昌宁献王朱权九世孙,著名书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做道士。
4、朱耷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人,为明江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江西南昌人,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5、八大山人 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
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八个人,这个人就是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后名耷。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
●画家朱耷本是明朝皇族,在明亡后自号八大山人,“八大山人”这四个字的草体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意故国破亡,哭笑不得。
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八个人,这个人就是上文中所说的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八大山人通常会用最少的笔墨将画的意境点出来,朱耷的画作鸟。
那朱耷也很害怕,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就启用了“八大山人”这样一个名称。
朱耷这个名字可以拆成四个字,分别是“牛、大、耳”四个字,其中的“牛耳”两个字,我们知道古时候用什么来形容“掌权”呢,对,就是用“执牛耳”来形容,叫做“执天下之牛耳”。
八大山人,原名统 又名朱耷 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这名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